穴位按摩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它是以祖國醫學理論為指導,以經絡腧穴學說為基礎,以按摩為主要施治,用來防病治病的一種手段。
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體特定的穴位,激發人的經絡之氣,以達到通經活絡、調整人的機能、祛邪扶正的目的。
人體全身有非常多的學位,每個穴位代表的意義也不同,對穴位進行按摩,可以幫助人體緩解身心的疲勞,還可以增加身體的免疫力,強身健體。穴位按摩的手法也有很多,基礎按摩手法可以分為揉法、捏法、搓法和推法。
揉法是用手掌的大小魚際處
揉法是用手掌的大小魚際處,放在身體的某一部位,用手去做上下左右的揉動,或者是轉圈動作。捏法是用雙手的拇指和其余的四指,對穴位處進行來回捏動。搓法是將手的拇指分開,其余四指并攏,對局部進行來回的搓動。推法是用將力量集中在手掌部位,對穴位處進行來回的直線推動。
穴位按摩的方法還有按法、摩法
穴位按摩的方法還有按法、摩法、撥法、扣法、擦法等,這些按摩的手法都可以起到很好按摩效果。按摩的時候,力度是非常重要的,手法較輕的按摩為補,手法較重稱為瀉,輕按的時候,可以使人感到舒適,身體是處于放松的狀態,而重按的時候,按摩的力量會刺激穴位,消耗體內的能量,但是做完之后,身體會非常舒暢。
按摩的方向也是有講究的
按摩的方向也是有講究的,如果順著經絡的走向按摩,是為補,反之,逆著經絡按摩,則為瀉。另外,在按摩穴位的時候,做緩慢吐氣的動作,能夠使身體處于一個放松的狀態,可以更好的按摩穴位。
穴位按摩必知的四個穴位:
1、養老穴
我們不僅希望爸媽長壽,還希望他們能夠活得有質量,年老也能夠耳聰目明。我們身體上就有這樣一個穴位,叫做養老穴,經常按揉就能起到聰耳明目、養顏美容的效果。
養老穴為手太陽小腸經的郄穴,刺激養老穴則能夠調節小腸的腑氣和疏通小腸經經氣,使水谷精微上升至頭面五官,濡養眼、耳、鼻等五官,使耳聰目明;通過小腸經的輸布,溫養面部肌腠,潤澤面部皮膚皮毛,起到養顏美容的作用。養老穴除了適于按揉外,也可以艾灸。
取穴方法1:屈肘,掌心向胸,在尺骨小頭的橈側緣上,與尺骨小頭近端平齊的骨縫中是養老穴。
取穴方法2:掌心向下,用另一手指按在尺骨小頭的最高點上;然后掌心轉向胸部,當手指滑入的骨縫中是養老穴。
每天堅持按摩3到5分鐘,早晚各一次。
2、關元穴
冬季,很多中老年人有身體怕冷的癥狀,這是陽氣不足的典型表現。陽氣不足,體內產生的熱量不夠,陽氣不夠了,自然就會出現怕冷的狀態。
按摩關元穴有良好的延年保健作用。此外,關元穴可調整肝脾腎三條陰經,有健脾補虛、養肝疏泄、補腎益精的作用,并能通調三焦,以調經通下焦為先,可主治泌尿、消化、肝膽等方面的疾病,如脾腎虛寒引起的泄瀉,均可按摩關元穴。還可以用艾灸關元穴,他可補腎固元防寒 。
取穴方法:臍至恥骨聯合上緣為5寸,關元在臍下3寸,即臍與恥骨聯合連線的上五分之三與下五分之二交點處。
3、足三里
歷代醫家把足三里作為治療久病體虛,強身保健的第一要穴。民間有“艾灸足三里,勝吃老雞”、“身體若要安,三里常不干”等說法。
如果你的消化系統不好,刺激足三里能使胃腸吸收功能增強,按摩足三里穴可迅速緩解胃脘痛等胃腹部癥狀。還可以艾灸足三里,他可提高自身免疫力、預防中風等作用,對體質虛弱者,尤其是腸胃功能差、抵抗力減弱患者宜用此法增強體質。
取穴方法1:在小腿前外側,當外側膝眼下3寸(食、中、環、小指四指相并,以中指中節近端橫紋為標準,四指橫度為3寸),距脛骨前緣一橫指(中指)。
取穴方法2: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,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,可摸到凸塊(脛骨外側髁)。由此再往外,斜下方一點之處,還有另一凸塊(腓骨小頭)。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,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。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,正是足三里穴。
4、人迎穴
冬季是心腦血管意外高發的季節,我們不妨經常按揉人迎穴,可起到行氣活血、防治高血壓和中風的作用。中醫認為,人有“四海”,即髓海、血海、氣海和水谷之海,是人體氣血精髓等精微物質匯聚之所。“四海”都有其相應轉輸的部位和穴位。人迎穴是人體“氣海”輸注的穴位,是調氣、補氣的主要穴位之一。氣對血有溫煦、推動、統攝等作用,氣虛則推動、溫煦血液的功能減弱,血液運行不暢而出現血淤。因此,高血壓、中風之類的血脈病變的根源在于氣,調氣、補氣為治療根本。
取穴方法:取穴時,人呈正坐或仰靠的姿勢,人迎穴位于頸部,前頸喉結外側大約3厘米,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,頸總動脈搏動處。
按摩方法:用拇指指面著力于穴位之上,垂直用力,向下按壓,按而揉之。其余四指握拳或張開,起支撐作用,以協同用力。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,產生酸、麻、脹、痛、熱和走竄等感覺,按摩同時讓被按摩者屈伸活動,來加強酸、麻、脹、痛等感覺,持續數秒后,漸漸放松,如此反復操作數次即可。每次每穴按壓5-10分鐘,每日一兩次。
|